12月21日下午,永州本土实力派诗人、我校教师刘忠华诗集《时间的光芒》阅读分享会在校举行。部分师生,省诗歌学会和永州本土的诗人、作家6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副校长郑山明致辞。他说,刘忠华老师利用业余时间行走潇湘,坚持创作,写下了一系列有关永州、有关乡村的诗篇。诗歌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浓烈的抒情性和突出的人文性,希望他继续努力,以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为指引,多向生活学习,多写“人民诗歌”。
省诗歌学会副会长、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蒋三立简要评析了刘忠华诗歌的创作特色,充分肯定了他“扎根生活、行吟潇湘”的写作姿态。蒋三立强调,诗人也好,作家也罢,不能关在屋子里闭门造车,一定要走出去,走向大地和人民,走向火热的生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思想,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大力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气象,反映中国精神。
市政协副秘书长、市作协名誉主席刘翼平,市作协主席郑正辉,市人大常委会城环委主任吴庚辛,省诗歌学会永州分会会长田人,我校部分专家学者以及市内名作家李长廷、杨中瑜、艾跃、王一武、邹陶然等,纷纷对《时间的光芒》中的诗歌及诗歌背后的故事进行了诵读、讲述、评析与分享。与会者认为,诗集《时间的光芒》是2018年度永州文坛的重要收获之一。这部诗集中有大量写永州各县和各乡村的诗歌,是诗人行走于潇湘大地的吟咏之作。这些作品,是建立在诗人对永州文化、自然、地理、历史、人文、风俗等方面深入探寻与研究的基础上的佳构。这些“地方志”性质的诗歌,不仅是诗人对地方和地名的指认,也是他对乡村抚摸与对话的结果。诗人试图寻找永州每一个县区、每一个村庄的传统文化内核即“精神胎记”,并用精练的语言与多重技巧抒写,初步构建了一幅潇湘大地的精神谱系。
本次活动由省诗歌学会主办,市作家协会、市评论家协会协办,学校图书馆、省诗歌学会永州分会承办。本次阅读分享会是刘忠华诗集分享会的第三场,此前分别在蓝山、江华举办了两场。
刘忠华,诗人,评论家,公开发表400余首诗作、80余篇专业论文与文学评论,现兼任永州市作协副主席。《时间的光芒》为其第一部诗集,由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收录了诗人30余年来创作的160余首佳作,共分四辑:“为山水命名”“我像一个采药人的后代,记下这些名字”“火车经过时大地会有些痛”“那些早年间卑微的事物”。作者饱含深情,诗意地为山川自然命名,与世界对话,并不时有动人之语,获得了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