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要闻 > 正文

【世界志愿者日】我是萤火,聚成星光——记为他人奉献微光的科院志愿者们

发布日期:2018-12-05    作者:摄影:

编者按:从踏进校门的第一刻起,志愿者——这个温情又陌生的词,陪伴着我们走过了一次次寒来暑往,春去秋来。在炎热的夏日,他们头顶骄阳,为新入学的学子指明方向;在寒冷的冬夜,他们迎着雨雪,为孤单的老人送去温暖。无论是大型的义教还是简单的义扫,总能看见他们的身影;不管被人感激还是鲜为人知,他们始终坚守着内心的准则,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12月5日是世界志愿者日,新闻中心的校园记者推出采访手记,以记录湘科院为他人奉献微光的志愿者们。



我是萤火,聚成星光

——记为他人奉献微光的科院志愿者们

记者 张金丽 刘雨璇 戴鹏飞

1

      小小的萤火虫,虽只有一点微光,却从不放弃照亮世界的机会,学校的志愿者们就如那小小的萤火虫,用一点微光时刻照亮着别人。最大的快乐源自于付出,随着志愿服务团队不断发展壮大,我校目前已成立爱心服务社、爱众公益协会、一毛钱基金协会、潇湘美志愿服务团、献血志愿服务分队等志愿服务组织,除专门的志愿服务社团外,其它社团如绿色潇湘环保协会、计算机协会等也定期组织百里净滩、义务维修等志愿服务活动,各院也设有青年志愿服务团。义教,义扫,义助,看望老人,义务筹款……青年志愿者们积极参与各项志愿活动,用自己的热情在校园内外传递温暖,创造出一份份美好与感动。

9354A165D9640E9F41CA873732822FDA

有爱的人会相互吸引

      17级的徐沙沙加入爱心服务社已经一年多了。这一年多来,她把“组织一些有爱心的人一起献爱心”当成自己的工作准则,先后参加了社里组织的给环卫工人送温暖、聋哑学校义助、养老院送温暖、义教、为贫困小学生义卖筹资等活动;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让自己从一年前的小干事,成长为了如今组织、实干能力兼优的服务社社长。这样一个新人眼中能力强、性格好的“完美”学姐,在谈到自己为何进了爱心服务社的时候,却露出了如一年前一样青涩、触动的表情。

      “军训期间爱心服务社的前辈们在田径场不同位置设点,给在军训的我们送凉茶。那时候天特别热,他们在炎热的天气里利用课余时间为我们煮好凉茶,虽然因为精力有限,不能把凉茶送到每一个军训新生的手里,但拿到凉茶的同学都很感激。”徐沙沙提到,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帮助到人的快乐,这笑容是最感染人的。也正是因为这样,她被吸引加入到了这个有爱的社团。

      在徐沙沙的记忆里,这么多次志愿活动,她印象最深的还是刚入社不久时,社里组织的给环卫工人送苹果牛奶的活动。工人们起初不知道他们的意图,只看到一群胸前戴着工作证,手里拎着东西的学生向他们走来。徐沙沙回忆道:“我们跟工人们耐心解释了活动内容,他们听明白后特别开心,好像我们送的不是苹果牛奶,而是鱼翅燕窝呢。虽然是小心意,但实实在在地让工人们感受到了我们的真心,我认为很有价值。”

      入社一年多、参与志愿活动多项,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凭借着坚定的勇气和决心,徐沙沙和她的伙伴们不仅收获了赠人玫瑰的“余香”,也吸引了更多有爱的人加入到服务社,成为献爱心的一份子。

9CCA330BC1C1298806400B1B95BB4249

我们素未谋面,却风雨同舟

      献过血的人都知道,在印有红十字的献血车前,总会有一群穿红色马夹、随时准备为无偿献血者提供服务的人。无偿献血者们在他们的引导下高效率地完成了献血这个善举,却并不知道,他们也是志愿者,同献血者们一样,是学校的学生。他们还有一个名字,叫“献血志愿服务分队”。

    “2017年我们有47名无偿献血志愿者,举行了三次无偿献血志愿活动,献出了14100cc血液。”献血志愿服务分队的张凯妮给出了这个数据。谈及去年的献血活动,张凯妮不无意外地想起:去年的三次无偿献血活动,不知道为什么,每一次都能刚好赶上下雨天。她笑着说:“尽管天气恶劣,但服务分队的志愿者们没有一个退缩,依然坚守岗位,等待为报名献血者服务。正如我们说的‘风里雨里,无偿献血在这等你!’。”

      在大一就加入献血志愿服务分队,参与过多次志愿服务工作、去年被评为“优秀志愿者”的张凯妮看来,志愿服务不仅仅是单向的付出,更是服务双方的共赢。“就拿我们无偿献血来说,一方面同学们献出的200cc、400cc血浆有可能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付出让他们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对于有需要的人,它可以是一根救命稻草。这份爱会慢慢积累传递。对于我们其中的工作人员来说,我想我们加入的初衷就在于此。”

      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它是“无偿献血”的标语。它凝练地道出了每个用血患者最真实的心声。

48072_500x500

温暖是条双行道

    “你们又来啦。”坐在门口的老人笑着望向寒风细雨里徒步而来的志愿者。

      11月10日是人文院青年志愿服务团每月一次“柳子街送温暖”的日子。每到活动这天,志愿者们都会带上菜油、大米、水果等必需品,来到柳子街看望一些经济困难或空巢老人。老人们虽然自己生活俭朴,对前来看望的志愿者们却十分热情。

    “有一次去探望柳子街口卖手磨豆浆的老爷爷时,他坚持把自己做的豆浆免费送给我们品尝。这豆浆是他辛辛苦苦打磨出来的,还要卖出去补贴家用。我们虽然推却了老爷爷的好意,但真的很受感动。”人文院青志团团长肖楠回忆道。

      老人们上了年纪,听力不太好,志愿者们和他们聊天往往得提高音量,凑到耳根说话。“爷爷,您现在身体如何?”“奶奶,您有几个子女?您目前还有急需要解决的困难吗?……”从家庭生活、身体状况到邻里关系,志愿者们尽可能地了解老人们的基本情况,根据不同情况调整帮扶方案。老人们也爱敞开心扉地与志愿者们畅聊,尤其说到自己的青春岁月时,老人们滔滔不绝:“我年轻的时候家里所有的农活都是我包干,那时我身体好的很,从来没有生过病……”说到激动处老人像小孩子一样比划着,高涨的情绪让志愿者们也跟着开怀大笑起来。

      除了陪老人聊天,志愿者们还会帮他们剪指甲、梳头发、做家务,与老人们建立起深厚情感。有时即使没有志愿活动,他们也会在周末抽空去老人家里坐坐,像看望自己的爷爷奶奶。“我在帮助他们的过程中发掘了自己的价值,也感受到了像家人一样的关心,理解了更多人的不容易。”肖楠感慨地说道。

      一边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一边是青春活力的志愿者,是彼此的温暖让他们超越了年龄与地域的界限,收获了双倍的祝福和感动。



志愿服务暖人心

      夏妍、曾鑫妮(敬老院活动志愿者):这次去敬老院献爱心活动让我们收获颇多。在实际接触中,我们了解了老人在养老院里是怎样生活,也知道了是多么需要陪伴,我们的到来让他们的生活多了一些欢笑。既然儿女不在身边,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就有义务来担起这份社会责任,通过自己的一份努力,为老人送去关爱与温暖,用实际行动去传承尊老、爱老的中华美德。

      施婉珑(无偿献血者):十八周岁成年之后我去参加了献血。在我看来,献血既是我成年的标志,也是我力所能及能帮助他人的事。当时在我前面的是一名脸色惨白的男同学,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放弃了献血。后来才了解到,这位男同学在献血前一周内,生活作息不规律,对饮食方面也没有特别注意。这让我再次意识到,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

      唐美林(零陵古城工作人员、科院义工为古城“做美容”活动受益者): 我记得是在11月11日,党员志愿者们来到古城,给我们正一步步走上正轨的古城“做美容”。他们并不是拍照做做样子,而是实实在在地弯下腰来捡垃圾,或是拿起扫帚和簸箕将路旁的垃圾装进垃圾车。他们都特别细心,好多不起眼的纸屑都没有放过,真正地不怕脏、不怕累。这让我们很多看到的市民非常感动。他们的帮忙虽然只是在短时间内减轻了我们的工作负担,但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大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蒋嫦娥(献血志愿服务分队队员):我见证了很多次献血活动的全过程,也碰到过很多热心的无偿献血者。他们中有些在自身贫血的情况下仍然想为献血出一份力,有些在下着大雨时也坚持排队填表、走流程。虽然素不相识,但我想感谢他们,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由于他们的爱,世界变得更加温暖。

      黄春林(零陵市民、理学院共享单车清洗活动见证者):有一天,我在上班的时候,看见好多人穿着颜色一样的衣服,在擦拭共享单车的座位和扶手。那时我并不知道他们是义务劳动的志愿者,他们跟我家孩子年纪差不多大,却已经懂得为社会献出自己的力量。他们充满活力,干劲十足,明明是不求回报的付出,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却细致又认真。有了他们的帮忙,我们在使用共享单车的时候也更舒心了。

                                                                                                                 (采访整理 罗赛、肖卉莹)




友情链接 / Links

新闻热线:0746-6381474  Email:hnkjxynews@huse.edu.cn

版权所有:BOYU.COM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网站建设:BOYU.COM信息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