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在第二十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由我校王宗成、赵荣生、王志堂老师指导,孙锡南、冯美玲、唐阳阳、黄蝶、阳秒、戴长林、杨瑾、周忠夏同学的作品《长沙至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喜获创业实践赛银奖。
洗净、削皮、蒸熟,将红薯和成稀泥状置于长长的白布遮尘木板上,利用太阳把红薯晒干后亲手制作,压制成长1.8米、宽0.8米、厚3毫米左右的红薯片。从2015年起,生物化工团队便开始了“红薯探险之旅。”从普通的红薯到多口味的地瓜片再到能吃的“艺术品”,这一路走来,凝结了生物化工团队整个团队的心血,他们希望能为农村脱贫致富尽上一份微薄之力。
这一灵感是由指导老师王宗成提供的,他认为红薯作为绿色食品,在当前的市场有着很高的竞争力,希望能加工制成零食提高其附加值。但红薯的煮熟时间、口感掌控、厚薄程度等都是要将其制成地瓜片过程中所需要面临的直接问题,而这一切的解决方案生物化工团队决定交由时间来解答。四五十次地推翻重做,不断调节所需材料比例,经过不断地探索积累经验,团队成员终于使做出来的红薯片看起来色泽金黄,薄而不裂,并且制成了橙子味、紫薯味、红枣味等不同口味的红薯片。
“没有生产许可证不能进行产销,只能作为初级农产品在淘宝上销售。”长沙县工商部的工作人员点醒了团队对产品前景的现实认知。权衡之下,团队成员想到了委托加工生产,通过把配方和技术告知有相关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委托企业进行生产,从而将超薄红薯片利用互联网经济进行大面积地销售。经过慎重选择,生物化工团队选择了绿色健康的休闲食品企业——长沙至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只有言必信,行才必果,只有精诚所至,金石才为开。”王宗成老师掷地有声地说道。在生物化工团队看来,这一选择契合了整个项目的核心理念:只有用真诚的服务才能赢得顾客的信赖。
“旅游景区的特色产品都‘一个样’,没有什么新意,去一次也就够了。”团队成员曾听到游客抱怨道。如何研发出具有当地特色文化的产品呢?超薄红薯片的研发会不会是一个突破点呢?疑惑让生物化工团队成员引发思考,让他们看到了下一步的发展。当前,永州市积极转变旅游发展思路,创新旅游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统筹推进全域旅游。生物化工团队决定立足永州,结合永州八景、零陵古城等特色文化,利用无菌激光切割技术,开始了从1.0版本红薯——多口味的地瓜片到 2.0版本红薯——可以吃的“艺术品”的升级之旅。
从能吃的零食到舌尖上的工艺品,在增大市场潜力的同时传播地方文化,让顾客在旅行途中感受一种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接地气的自然风味,这是这个团队能获得银奖的重要法宝。
“高考失利之后我一直没有什么信心” 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孙锡南同学告诉记者,“直到王老师让我参加这个比赛我才慢慢找回信心,敢去尝试做一些事情。”在他看来,比赛收获的更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而负责项目答辩的冯美玲同学,则表示:“虽然我们的团队来自不同的学院和专业,但是遇到困难会一起想办法完成,互相信任对方。”队员之间的相互支持与鼓励是她参加这个比赛最大的收获。团队成员为了同一个目标一起努力,一起奋斗,也成为比赛夺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红薯升级的背后,是整个团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