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至31日,学校召开四届五次“双代会”,代表们发扬主人翁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热情满怀、畅所欲言。
潘剑锋代表认为,本次教代会是在中国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转变,全球高等教育发展格局新变化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的时代背景下,进入新阶段的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也相应地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公平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与其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一深刻转变,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进入崭新阶段,这给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赋予了新特征、新使命和新要求。陈书记和曾校长的报告,瞄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表明了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地方大学的目标,这个定位更精准了、更科学了,方向更明了,因此十分符合世界大学发展规律和本土教育发展需求,有利于推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要建设好特色地方大学,必须加强双一流大学建设,确保我校申报硕士点成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双一流”建设既要顶天,更要立地。即要引领地方科技进步,推动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文明成果交流互鉴,还要回应社会关切、关注民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把人民对优质高等教育的期盼作为奋斗目标,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建设一流大学首要的是建设一流学科,但一流大学建设不能简单等同于一流学科建设。应加强总体规划,我校要根据自己的办学基础和办学实力差别化发展。一流大学未必都是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要精而专的发展、办有特色的大学同样可以办成一流大学。因此,学科建设要坚持有所选择,有特有强、有交叉融合、有高点高峰,形成优势带动、多元发展、交融并存的良好态势。说到底,建设“双一流”重在质量和特色,绝不是规模和数量上的比拼。
黄文代表认为,本次会议,学习了陈弘书记讲话,讨论和审议了三个报告。书记讲话高屋建瓴,《财务报告》客观务实,《工会工作报告》温暖贴心;《学校工作报告》,问题看得准、任务定得实。将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工作与《学校工作报告》制定的42项重点工作对标,其中至少有31项是直接相关的,有3项是要主要担当的。压力很大,学院全体师生唯有“不用扬鞭自奋蹄”方能不辱使命。
唐耀平代表认为,陈书记的讲话和曾校长的工作报告对学校今年的工作明确了指导思想,部署了具体工作任务。工作很实,也很多,关键是抓落实。要全面落实好这些工作关键就在人,事在人为。学校一方面应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建立一批科研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的学科团队;另一方面应充分挖掘现有教师在教学、科研上的潜力,形成发挥经验,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工作氛围。
李佳珂代表认为,校长工作报告内容全面,数据真实,有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力量。本次报告提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指导内容一致 。为完成此目标,报告列出8项具体措施,从专业结构到教学课堂,从教师教学水平到教学管理保障各方面均有覆盖,体现了学校对继续推进教学改革的决心。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自身将积极响应报告要求,认真教学,勇于创新,将学生质量培养要求落实到每一堂课,并号召全体教师肩负使命,勇于担当,共同前行!
列席代表马天天认为,大学是我们每一个外出求学学子的第二故乡,近年来,学生食堂、学生公寓、校园一卡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完善,学校为我们创造了如此好的生活条件、学习条件,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学好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不辜负学校的殷切期盼。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毅砥砺前行,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